Thursday, May 14, 2009

Plath: Lady Lazarus

Sylvia Plath Collected Poems
No. 198

  Lady Lazarus

I have done it again.
One year in every ten
I manage it------

A sort of walking miracle, my skin
Bright as a Nazi lampshade,
My right foot

A paperweight,
My face a featureless, fine
Jew linen.

Peel off the napkin
O my enemy.
Do I terrify?------

The nose, the eye pits, the full set of teeth?
The sour breath
Will vanish in a day.

Soon, soon the flesh
The grave cave ate will be
At home on me

And I a smiling woman.
I am only thirty.
And like the cat I have nine times to die.

This is Number Three.
What a trash
To annihilate each decade.

What a million filaments.
The peanut-crunching crowd
Shoves in to see

Then unwrap me hand and foot------
The big strip tease.
Gentlemen, ladies

These are my hands
My knees.
I may be skin and bone,

Nevertheless, I am the same, identical woman.
The first time it happened I was ten.
It was an accident.

The second time I meant
To last it out and not come back at all.
I rocked shut

As a seashell.
They had to call and call
And pick the worms off me like sticky pearls.

Dying
Is an art, like everything else.
I do it exceptionally well.

I do it so it feels like hell.
I do it so it feels real.
I guess you could say I've a call.

It's easy enough to do it in a cell.
It's easy enough to do it and stay put.
It's the theatrical

Comeback in broad day
To the same place, the same face, the same brute
Amused shout:

'A miracle!'
That knocks me out.
There is a charge

For the eyeing of my scars, there is a charge
For the hearing of my heart------
It really goes.

And there is a charge, a very large charge
For a word or a touch
Or a bit of blood

Or a piece of my hair or my clothes.
So, so, Herr Doktor.
So, Herr Enemy.

I am your opus,
I am your valuable,
The pure gold baby

That melts to a shriek.
I turn and burn.
Do not think I underestimate your great concern.

Ash, ash---
You poke and stir.
Flesh, bone, there is nothing there------

A cake of soap,
A wedding ring,
A gold filling.

Herr God, Herr Lucifer
Beware
Beware.

Out of the ash
I rise with my red hair
And I eat men like air.
        23-29 October 1962

  Every time I read this poem and I will have some changes to my translations (which number several already). Today, I read the two lines “I do it so it feels like hell” and think "Gosh! This is her revision of cogito." When young, she said I am I, and now she said I do it so it feels…


普拉斯《诗全编》
第198首

  拉撒路夫人

我又做了。
每十年总有一年
我收拾一下——

一种行走的奇迹,我的
皮发亮,像纳粹的人皮灯罩,
右脚,

一只镇纸,
我的脸,一块上好的犹太麻布,
豪无特征。

扯下那揩嘴布,
哦,我的仇敌。
我很恐怖?——

这鼻子、这眼窝、这一口牙齿?
酸臭的呼吸
会在一天内散去。

很快、很快,墓窟
吞噬掉的肉就会
在我身上落户,

我,一个笑盈盈的女人。
年仅三十。
像猫一样有九条命可死。

这是第三次。
真是垃圾啊,
每十年彻底销毁。

上百万根的灯丝啊。
那群嚼着花生的看客
挤扁了要来看

他们解开我的手、我的脚——
这盛大的脱衣舞。
先生们、女士们,

这是我的手、
我的膝盖。
我可能只剩下皮与骨头,

不过,我还是那个女人,同一个人。
第一次发生时我十岁。
那是一次事故。

第二次我有意
要坚持到底、绝不回头。
我摇晃着闭紧,

像一只海贝。
他们只得呼来叫去,
剔掉我身上的蛆虫像摘下粘着的珍珠。


是一门艺术,像其它任何事。
我做得尤其出彩。

我做,所以我感觉它像地狱。
我做,所以我感觉它很真实。
我想你们可以说我有使命之召。

在地窖里做,真的很容易。
做了就呆着不动,真的很容易。
正是那戏剧性的

复出,在光天化日下
回到同一个地点、同一张脸、同一个被逗乐的
畜生般的欢叫:

“奇迹!”
这才是令我致命的一击。
这一大把

为了目睹我的伤疤,这一大把
为了听我的心跳——
真是这样的啊。

大把大把的,
就为了只言片语或者触摸一下,
为了一点血

或一缕头发、一件衣裳。
所以啊,所以啊,医生阁下。
所以啊,仇敌阁下。

我是你的在编作品,
是你的贵重物件,
这只纯金宝宝

熔化成一声尖叫。
我翻转、我燃烧。
别以为我低估你的严重关注。

灰烬,灰烬——
你翻来拨去。
肉,骨头,再无剩余——

一块肥皂,
一只婚戒,
一颗金牙。

上帝阁下,魔王阁下
当心啊,
当心。

我从灰烬中升起,
一头红发,
吃起人来就像空气。
         1962年10月23-29日

译按:
诗人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朗诵诗歌时对此诗有如下介绍:“该诗的说话人是一个有着极高而可怕的再生天赋的女人。唯一的麻烦在于:她首先得死去才行。你也可以这么说,她是凤凰,是自由意志的精灵。她也还是一个善良的、相貌平平而非常足智多谋的女人。”


很久以前写的札记

  这是普拉斯诗全编中的第198首,也是她最著名的三、四首诗歌之一。这儿的Lady翻译成“夫人”很有可能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拉撒路的夫人,而诗人在此只是借这个名字为可能复活的自己找一个具有神话意义的对应。当然,Lady可能包含一种贵族身份,以便提升诗中主人公的身份也未可知。
  标题中的拉撒路(Lazarus)的故事参见《圣经 • 约翰福音》第14章44节,他死后被耶酥从坟墓中唤醒复活;另有一说认为,也许普拉斯在写本诗时,可能不仅仅基于《约翰福音》的文字记述,她的头脑中很有可能留着十六世纪初期的画家Sebastiano del Piombo的一幅题为《拉撒路的升起》(The Raising of Lazarus)的视觉形象。当时这幅画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是该馆在1824年获得的最早的一幅画。此画中所描述的旁观者可说是普拉斯所言的“一群嚼花生的看客”的最好佐证;尽管《圣经》上并没有提及尸体的臭味,但画中描绘了一个人拿着一块布堵住鼻子,显然埋葬了四天的拉撒路已经腐臭;当然,本诗向人们保证“酸臭的呼吸/会在一天内散失”;而此诗中的“扯下那揩嘴布”以及“解开我,从手到脚”不仅回应着《约翰福音》中拉撒路bound hand and foot with graveclothes以尸衣绑着手脚,以及耶稣命令loose him松开他,还对应着Piombo画中裹尸布松落的意象。
  众所周知,普拉斯生前实际只自杀过一次,但是在这首诗里,她声称自己“每十年总有一回”到底为何呐?国内有人误以为普拉斯自杀过十次之多,恐怕是没有读懂这句话的含义。“第一次发生时我才十岁。/ 那是一次事故”。这第一次实际上是指她很小的时候在Cape Cod海边,她妈妈把她放在沙滩上,她竟然朝着海水的方向爬去,她说这就像一种想淹死的冲动,这在她自传性短文Ocean 1212W中有所记述。而第二次她真的自杀了,吃了安眠药,爬到地下室,两天后被人发现“拖出来”,接着是在医院治疗。而第一行所说的“我又做了一次”到底指的是什么?根据Alvarez的回忆,普拉斯在该年秋天曾有过一次意外,她开着那辆老式的Morris station wagon飞出大路,冲向一个旧飞机场,好在普拉斯并没有受伤。几个月后,普拉斯告诉他说她是故意的,她想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当然,想知道自杀行为有什么结果与自杀未遂好像还是有所区别的。Alvarez在他著的《野蛮的上帝》中想论证说普拉斯其实连最后那次成功的自杀也只是各种偶然因素的结果,她并不真的想死。这次事件在第187首中有所反映。
  这首诗中,复活/变形的步骤清晰可见,诗人明确地在意象上营造表现了这一过程。变形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她是布或材料:灯罩、台布、餐巾;接着她是躯体:膝盖、皮肤、骨头、毛发;再接着,她变成了东西:金子、灰烬、肥皂;最后,她超生复活了,变成了红发恶魔。而在这四个不同阶段,她的观众也是不同的:第一阶段的观众是一个未命名的“敌人”,第二阶段则是“先生们、女士们”,接着是“医生阁下”,最后是“上帝阁下、魔王(Lucifer)阁下”。因此,现在有一些批评家认为普拉斯的诗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普拉斯是一位performing poet表演诗人,这首诗中确实很强调“戏剧性”,而且是“回到同一个地点、同一张脸、同一个残忍的 / 被逗乐的欢叫”。
  有关这首诗的翻译也有一两句话罗嗦。这首诗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杰作,口语带着普拉斯特有的儿歌似的重复性节奏,朗朗上口的流畅中满载着“冲量”。“还有一帮人,一大帮人”的原文是And there is a charge, a very large charge这个charge除了指“一大帮人”、“猛攻”“责难”以及“要价”外,便有“冲量”的意思【今天的修改用了“一大把”试图表示很多人手里拿着票子的那样的意象,就是看脱衣舞的场面】。由于一种语言本身的多义性在另一种语言中是很难充分表达出来的,所以译者也只能择一从之。另外,这首诗中出现几个德语词,例如将Herr Doktor翻译成“医生阁下”显然不太能使人联想到诗人之所以使用德语词的个人因素,她父亲是大学教授,母语是德语,她在《老爸》一诗中就将他比作纳粹,并且说他的语言淫秽不堪;而她又认为,无论作为女儿或者自比的犹太受害者,她都可以说是那种邪恶的拿犹太人做实验的Nazi Doktor纳粹博士opus(编了号的)作品。

No comments: